华熙生物 | 当传统主业增长放缓,快消品能否成为“第二曲线”?

华熙生物是“颜值经济”的龙头,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供应商之一。然而,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,轻医美赛道已经逐渐饱和,企业的业绩增长渐趋乏力,股价回落。不过,凭借在核心资源上的生产优势,该企业开始进军普通食品行业,希望通过更丰富的产品矩阵满足时下消费者爱美、爱健康的需求,从而找到“第二曲线”。在这一背景下,该公司以饮用水作为新品开发的方向,已经准备了若干种产品配方及概念方案,需要通过调研筛选出最优方案,洞察新品的卖点和不足,从而降低新品探索的风险。

 

01 技术上,通过定量测试+定性访谈,筛选出受欢迎的口味方案

在定量研究阶段,我们设计了两轮测试,分别是单向循环式盲测(消费者分别品尝三款本品以及两款竞品,顺序随机)以及配对式盲测(两两比较两款本品及两款竞品),目的是让受试者充分感受不同产品之间的口味差异。

(产品单盲测试逻辑)

在定量测试结束后,我们设计了结构化访谈的环节,目的是了解受试者对每个产品口味的优点、不足的看法,以及他们的瓶装水使用场景、购买决策逻辑。

通过以上研究手段,我们帮助品牌方筛选出了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口味,为品牌方后续的产品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。

 

02 然而,饮用水属于垄断竞争市场,两大巨头已经取得主要市场份额,口味并非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

对于消费者而言,包装饮用水首先是一个品类概念。不论是日常生活,还是运动补水,消费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“喝水”,而不是喝某某品牌的水。实际上,口味测试的结果也显示,能够准确说出产品所属品牌的消费者比例并不高,好比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口味差异。

如果口味难以成为新品牌打开消费者心智的手段,那么还有其他方式吗?答案其实很简单,那便是还得依靠营销。

(通过产品测试结果形成对消费者心理的洞察)

事实上,通过营销传播建立品牌用户心智的案例并不少见,典型案例如农夫山泉的“有点甜”传播、脑白金的“收礼只收脑白金”、妙可蓝多的“奶酪就选 妙可蓝多”。我们可以看到,成功的快消品营销传播案例有一个特点,即品牌极力将自己的产品与品类挂钩甚至等同,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。

“轻医美”是华熙生物具有话语权的叙事,这是其他主流品牌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。因此,在饮用水产品的营销包装上,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,建立差异化营销传播策略,争取让饮用水成为新增的业务增长点。